老人突然中风怎么办?
2016-07-01 10:26 来源:本站
老人健康文摘
一、什么是脑中风?
用现代的医学术语来讲,剧中所出现的“中风”也就是“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的损伤症状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之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
谈到这里,读者是不是顿时开始眉头紧皱了呢,对!这种病是急发性的,起病快,“脑梗塞”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二、中风的征兆有什么?
呕吐:呕吐一般都会伴有头痛的症状,其呕吐的特点为喷射状,如遇呕吐物为咖啡色或棕黑色液体,则表示情况角严重。
眩晕:眩晕还多伴有呕吐或耳鸣,是脑中风常见的症状。
嘴角流口水:剧中如果仔细看,会发现徐老太太口角斜,流口水的现象,如果家中老人出现这种现象要重视!
突发的视觉障碍:表现为看不见左或右的物体,或视觉缺损,也可表现为一过性的眼前发黑,或眼前突然飞过一只蚊子的感觉。
突发性的言语不清和吞咽呛咳症状:表现为病人说话不清楚,吐词困难,喝水和吞咽的呛咳。
一侧肢体和面部感觉异常。
意识障碍:表现为神志模糊不清,互相不应,打呼噜,严重可出现深度昏迷。
三、什么原因导致中风?
情志郁怒
五志过极,心火暴甚,可引动内风而发卒中。临床以暴怒伤肝为多,因暴怒则顷刻之间肝阳暴亢,气火俱浮,迫血上涌则其候必发。至于忧思悲恐,情绪紧张均为本病的诱因。
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醇酒,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夹痰上扰,可致病发,尤以酗酒诱发最烈。
劳累过度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即指人身阳气,若扰动太过,则亢奋不敛。本病也可因操持过度,形神失养,以致阴血暗耗,虚阳化风扰动为患。再则纵欲伤精,也是水亏于下,火旺于上,发病之因。
气候变化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与季节气候变化有关。入冬骤然变冷,寒邪入侵,可影响血脉循行。正如《素问·调经论》说“寒独留,则血凝位,凝则脉不通……”。其次早春骤然转暖之时,正值厥阴风木主令,内应于肝,风阳暗动,也可导致本病发生。
四、家里中风,抢救的黄金时间及方法?
1.发现病人中风后,切忌慌乱紧张。应先让病人平卧在床上,并尽快与医院或急救中心联系。
2.中风可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在诊断未明确时,不要用药。因为不同类型的中风用药也不同。
3.掌握正确搬运病人的方法。
首先,不要急于从地上把病人扶起,最好2~3人同时把病人平托到床上,头部略抬高,以避免震动。
其次,松开病人的衣领,如有假牙取出假牙。另外,如果病人出现呕吐,应先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堵塞气管;如果病人发生抽搐,可用筷子垫在上下牙之间,以防咬破舌头。
如果病人出现气急,或咽喉部有痰鸣音,家属可将塑料管插到病人的咽喉部,然后在塑料管的另一端用口吸出痰液。
4.在送医院前,应尽量少移动患者。
转送病人时要用担架抬。如果是抬病人上楼梯,应让病人的头部处于高位,脚部处于低位,这样可以减少脑部充血。在送病人去医院的途中,家属需用双手托住患者的头部,以避免头部震动。
5.对昏迷较深、呼吸不规则的危重病人,可先请医生到家里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往医院。
6.缺血性中风的病人大多数神志清醒。此时应让病人静卧,同时做一些肢体按摩,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及时治疗诱发病
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血症、肥胖病、颈椎病等应及早治疗;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
留意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等先兆中风现象。一旦小中风发作,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消除中风的诱因
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饮食结构合理
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每周至少吃三次鱼,尤其是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或者服用深海鱼油。ω-3脂肪酸能够调节血液的状态,使血液较不容易形成凝块,进而防止脑梗塞。
户外活动注意
应逐步适应环境温度,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高,避免从较高温度的环境突然转移到温度较低的室外(特别是老年人),外出注意保暖。有过中风史的患者还要注意走路多加小心,防止跌跤;此外,日常生活起床、低头系鞋带等动作要缓慢;洗澡时间不宜过长等。
饮食营养
病人的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能否正常饮食,消化吸收功能、体重、血脂、血糖、电解质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饮食营养治疗方案。在急性期饮食治疗是让病人能度过危急阶段,为恢复创造条件。恢复期应提出合理饮食的建议,纠正营养不足或营养失调,促进恢复和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