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专家解读之一:鸟瞰《规划》十大看点

2017-03-29 10:13 来源:本站

    看点一:顶层设计
  通览“十三五”规划,一幅关系2亿多老年人幸福晚年生活、关系10多亿年轻人口未来老年预期的宏伟画卷引人期待。规划立意高远,内容丰富,从基本理念到基本方针、从战略任务到具体举措、从体制机制到保障措施、从重点难点到热点冷点,长线谋划和短线突击相结合,物质保障和精神引领相结合、城市重拳和农村重力相结合、统筹考量和局部硬仗相结合、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相结合,涵盖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前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方方面面。规划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为方针,以“五个着力”为重点,以“人民为中心”确保全体老年人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成果为主线,部署任务全面又重点明确、立意长远又关注当下、注重顶层设计又关切接地操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老龄新政的重大成果,是指导全党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行动指南,也是世界上泱泱第一老年人口大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必胜信念的具体体现。
  看点二:刚性指标
  我国人口老龄化体量巨大、发展迅猛、影响深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准备不足、短板显著、矛盾集中,必须全线作战、重拳出击、力争突破。为此,规划明确了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健康支持、精神文化、社会参与、投入保障等领域的战略目标,并细化为12个具体硬性指标,确保战略主攻方向明晰化、底层操作有引领、任务落实可监测。其中,有些新设指标意义重大。例如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不低于30%,体现了服务体系供给端紧密对接老年人需求端的发展导向;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老年病科比例达到35%,体现了医疗体系转型适应老龄化客观需要的战略转向;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体现了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战略、最大限度降低老年人疾病发病率和失能率的战略意图;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业的比例达到50%以上,体现了社会公益金制度适应老龄社会要求转型发展的战略安排。有了这一系列硬性指标,加上社会氛围等相应软性指标,从短期看,2020年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就有了具体抓手;从长远看,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基础将更加牢固。
  看点三:制度安排
  现代社会运行主要靠依法治国,应对任何社会矛盾必须靠制度安排。人口老龄化过程中问题扎堆,风险环生,矛盾叠加,如何应对,关键在于理清头绪,搞好制度设计。从全体人民老年期生活预期来看,主要面临贫困、疾病和失能三大风险,为此,规划从养老保险、健康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以及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慈善公益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值得一提的是,推进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研究将基本治疗性康复辅助器具按规定逐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等政策设计,不仅有利于化解老龄化风险,而且更有助于带动老龄用品业、老龄金融业等未来新经济的稳步发展,从中可以看出,规划力图使用制度工具实现社会发展服务支撑经济发展的设计理念。突出的亮点是,规划要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地区统筹施策,做好长期护理保险与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福利性护理补贴项目的整合衔接,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适销对路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和服务等。这些制度设计的焦点在于弥补制度空白,并通过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和补贴制度的逐步建构,为全体人民应对老年期失能风险构筑安全网。同时,为了防止因老致贫、因病致贫这些未来老龄社会条件下的新生风险,规划还贯彻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精神,着重从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公益慈善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旨在确保实现2020年脱贫战略目标,确保通过制度安排防范未来老龄化过程中的新生老年贫困风险。
  看点四:多元机制
  我国人口老龄化最突出的特征是老年人口体量巨大,目前已突破2.3亿,2053年人口老龄化峰值时为4.87亿。更惊人的是,经过测算,从2013年到2053年的4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的总流量将突破10亿大关。如此庞大的老人潮将带来诸多问题,如何解决,既要靠制度安排,也迫切需要创新发展机制。为此,规划厘清了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个人的责任边界,提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这既是发展老龄事业的方针,也是发展老龄事业的总机制,旨在动员全社会方方面面齐心协力,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和压力;为保障面向老年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规划重申政府在保基本、兜底线职能作用的同时,还要转变职能,通过“放管服”等改革,提升政府老龄行政效能;规划高度重视市场化和产业化机制,强调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培育老龄产业新业态;规划与时俱进,强调老龄事业必须走法治化、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规划还十分重视公益慈善以及家庭的作用,强调充分利用公益机制、家庭机制分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重要作用。我们相信,通过以上多元有效机制,化解人口老龄化风险的渠道将全线打通,各社会主体的潜能动能作用必将得到有效发挥,不仅完成“十三五”期内的战略目标能够实现,而且为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看点五:关口前移
  我国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也是全球带病人口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推进,未来带病老年人口的体量和流量惊人,给健康保障和服务体系带来的挑战深重、压力巨大。为此,规划注重实施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战略,从做好全生命周期养老准备的长周期视角出发,积极适应健康转型,既重视年轻人口的健康准备,又重视老年人口的健康干预、常见病慢病治理和发展老年人体育健身事业,旨在减少疾病、失能风险发生,减少慢病急性发作,同时,针对带病老年人口,着力发展老年医疗与康复护理服务。规划强调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至10%;关注健康管理落地操作,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普遍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对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分病种进行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面向老年人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高度重视加强老年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部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护理等机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康复护理人才培养。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规划把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口前移到了年轻人口和低龄老年人口,确保从根本上降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成本。
  看点六:产业谋划
  我国是老龄产业潜力最大的国家,老龄产业也是我国未来体量最大的新经济。规划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培育老龄产业新的增长点”的产业战略部署,立足老年消费市场,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以养老服务为重点,以医养结合为核心,明确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旨在为将来带动老龄服务全面发展、牵引有利实体经济的老龄用品业和老龄房地产业持续发展、拉动有利资本经济的老龄金融业融合发展打牢基础。规划不惜笔墨重彩,将养老服务置于老龄产业的突出地位,首次将医养结合纳入国家战略,强调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建立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与合作医院间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支持养老机构按规定开办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和医务室、护理站等,特别指出对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要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规划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的要求,发重力采取措施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强调在建立支持家庭养老政策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推动专业化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发展、实施“互联网+”养老工程的同时,加快推进具备向社会提供养老服务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为企业或开展公建民营,并扩大公建民营的范围,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强调对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申请兴办养老机构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落实好相关扶持政策,要求全面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规划关注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企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养老服务产业集群;规划强调混业运营战略理念,支持养老服务产业与健康、养生、旅游、文化、健身、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金融、地产、互联网等企业进入养老服务产业;规划高度重视占领巨大老龄用品市场、发展老龄科技的战略制高点,特别关切提升老年用品科技含量,加强对老年用品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以及成果转化应用,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要求增加老年用品供给,引导支持相关行业、企业围绕健康促进、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慢性病治疗等重点领域,推进老年人适用产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规划还立意深远,重视实施中医药战略,强调大力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系列服务产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要求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通过这一列举措,到“十三五”期末,老龄产业发展基础将会更加牢固,为今后迎来老龄产业黄金井喷期的准备将更加充分。
  看点七:环境建设
  我国在大规模城市化和社会硬件大规模建设过程中悄然快速迈入老龄社会,目前整个社会硬件设施体系基本上还是按照年轻社会的设计理念建设,难以满足日益快速增长的老年群体的客观需要,迫切需要花大力气进行适应性改造。针对这一严峻问题,规划放眼长远,立足当前,提出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强调推动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严格执行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涉老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加强相关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关切加强与老年人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得社区服务等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计与改造;强调加强居住区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重点对坡道、楼梯、电梯、扶手等公共建筑节点进行改造;特别强调探索鼓励市场主体参与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的政策措施;特别关注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节能宜居改造,要求将各类养老机构和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纳入绿色建筑行动重点扶持范围;重点指出支持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引导、支持开发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际亲情住宅;规划重申开展“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示范行动,继续开展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创建工作,以此带动“十三五”期末实现60%以上城市社区达到老年宜居社区基本条件、40%以上农村具备老年宜居社区基本条件的目标。
  看点八:文化引领
  老龄问题归根结底是文化问题。全体人民晚年幸福生活既要有殷实的物质基础,更需要有高层次的文化引领。规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导,要求把敬老养老助老纳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考评;规划强调落实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创新老年教育发展机制,优先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特别关切支持鼓励各类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老年教育,实施老年教育机构基础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养教结合试点,要求“十三五”期末基本形成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规划重视繁荣老年文化,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提出广泛开展群众性老年文化活动,培育老年文化活动品牌;要求加强专业人才和业余爱好者相结合的老年文化队伍建设;规划非常关注健全老年人精神关爱、心理疏导、危机干预服务网络,要求家庭成员加强对老年人的情感关怀和心理沟通,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人关爱活动;规划的突出亮点之一是高度重视推进非本地户籍常住老年人与本地户籍老年人同等享受优待,要求“十三五”期末实现老年人优待制度普遍建立完善。
  看点九:自强自立
  在老龄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如何看待老年人、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如何看待自己,不仅是这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而且是这个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软实力的重要尺度。规划充分体现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文化,重视老年人的主人地位、关注老年人的主体作用,关切老年人的生命尊严,强调培育积极老龄观,引领老年人积极向上,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积极接纳、大力支持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规划将老年人才开发利用纳入各级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鼓励各地制定老年人才开发利用专项规划;鼓励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延长工作年限;要求用人单位与受聘老年人依法签订书面协议,依法保障老年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合法收入、安全和健康权益;强调支持老年人积极参与基层民主监督、社会治安、公益慈善、移风易俗、民事调解、文教卫生、全民健身等工作;关注推行志愿服务记录制度,鼓励老年人参加志愿服务;重视加强老年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和登记管理,实施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工程,提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加大对公益性、互助性、服务性、专业性基层老年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十三五”期末实现城乡社区基层老年协会覆盖率达到90%以上;要求支持老年社会组织参加或承办政府有关人才培养、项目开发、课题研究、咨询服务等活动;规划还要求完善老龄事业法规政策体系,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配套法规,研究建立老年人监护制度,提出健全老年人权益保障机制。
  看点十:强力保障
  好的规划的重要标志是能否保障落地变现。规划紧跟时代发展,提出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着力推动各有关部门涉及老年人的人口、保障、服务、信用、财产等基础信息分类分级互联共享,搭建全国互联、上下贯通的老龄工作信息化平台,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可信统计分析决策机制,这是老龄事业的大动作,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综合性平台,有利于政府、企业、社会三大部门协同应对老龄化风险;高度重视构建财政资金、社会资本、慈善基金等多元结合的投入机制;特别关切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养老护理人员培养培训计划,重视专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职称评价和技能等级评价制度,推动各地保障和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薪酬待遇;规划高度重视加强基层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老龄工作机制,提出探索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参与老年人管理服务的常态化机制和制度化渠道;规划还提出加强科学研究和调查统计工作,要求完善老龄科学学科体系,设立一批老龄科学理论研究基地、老龄产业实践研究基地、老龄政策创制试点基地,组建高层次老龄问题智库,加强国家人口老龄化中长期应对策略研究;规划要求积极参与全球及地区老龄问题治理,加强与联合国有关机构、国际涉老组织和有关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目标有机对接;规划最重要的一个亮点是把老龄工作纳入党的统一领导,强调强化各级政府落实规划的主体责任,将本规划主要任务指标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和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总体看,在“十二五”规划基础上,“十三五”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更上一层楼,它的实施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老年人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也值得我们期待,更值得我们去努力奋斗。我们相信,我们离实现全体人民人人拥有幸福晚年生活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更近!

我要捐款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