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一族莫“叹老”
2014-05-16 10:11 来源:本站
退休有些年了,常与同龄人寒暄,屡闻“叹老”声。或曰“整天在家闲着,不知道可干些什么”,或曰“头昏眼花,提不起精神”,或曰“想办点事,可心有余力不足”,或曰“三餐一觉,活得挺没意思”……伴随着声声“叹老”,有些人刚进入老年队伍便意志消褪,暮气沉沉,似“甫老已衰”矣!
一个人到了年限退休,如同“船到码头车到站”——下客,理应“服老”。且不说事业的赓续需有新生代接班,就自身而言,随着年岁的增长,思维渐钝,体力不济,视听下降,不再充任社会大舞台的主角是自然的事儿。然而,“服老”并不意味着“叹老”。前者是既有“夕阳挂西山”的理智,又有“暮色更璀璨”的激情,与后者精神萎靡、情绪浮躁、浑浑噩噩自是两种类乎霄壤的境界。
“退休”两字,顾名思义,“退”而“休”之,但绝计不是“叹老”者的无所事事,惨淡晚暮。据2012年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的平均期望年龄已达76岁,在上海这样现代化大都市中,平均期望年龄高达83.5岁。这意味着60岁退休后还有25年的有效时间。从“积极老龄化”理念出发,有人提出“生命航船从60岁再启程”,我激赏之。前不久,我旅日到了长崎、大阪、广岛,坐了几回出租车,发现司机多是银发一族。我曾与一位银发司机闲聊,他说:挣钱只是次要的动机,真正的需求是两点,一是有事做,有利于健康;二是感觉被社会需要,心理上更自信。当然,我并不主张退休者再度就业,因为囿于体力、精力往往力不从心,如94岁的萧伯纳还声称“我身上还有足够的劲儿”者毕竟为罕,但他们还是可以向社会奉献自己的经验、思想。恰如103岁高龄离世的意大利女神经生物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蒙塔尔奇尼所说:“我现在比20岁时更注重思想,我不能为身体做主,但可以为思想做主。”上老年大学更是现今退休者的一种志向,其乐无穷。老人一旦“为思想做主”,就会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堪称精神上的“鹤发童颜”。
“老人不是包袱”,倘要社会认同这一点,老人先得有足够的自信,自信不存,自尊也就无从谈起,赢得世人久远的尊敬更是难矣!终日“叹老”者,空耗余热,空度余生,最终如英国作家毛姆说的那样:“终生落落寡合,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始终孑然独处。”银发一族莫“叹老”——我愿与同龄人共勉之。
(编辑:郭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