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年人要从“心”开始
2014-04-10 10:24 来源:本站
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老年人大多实现了“老有所养”,但退休独居、空巢、失独等生活经历逐渐让他们心理出现了变化。宁夏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宁夏大学心理健康中心主任王淑莲指出,随着认知功能的衰退,孤独自闭、焦虑抑郁、情绪调节控制力弱化等心理问题开始“侵袭”老年人。
家有“老小孩”要从心底接纳
孤独自闭、性格怪异、说话颠三倒四、记忆力减退、对事物不感兴趣、无端恐惧焦虑……这一系列表现,让不少子女觉得老人似乎变了个人,“那个热情、和蔼、体贴的老爸、老妈哪里去了呢?”宁夏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宁夏大学心理健康中心主任王淑莲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认为,这些都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状态。
王淑莲介绍,老年人的心智机能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加之自身健康、家庭环境及角色转变等因素影响,有的老年人容易抑郁,有的老年人则用装病、挑子女毛病、吵架拌嘴等方法“折腾”。其实,无论哪种情况,都在向亲人传递一个信息:我需要你们关注!所以,遇到老人有如此表现时,晚辈们需要从心底里接纳,而不是一味地归劝与说服,同时要用老人喜欢的方式,对老人的观点给予认可和赞美,通过语言和语气、表情和动作等多感官进行传达。
4月1日,银川市兴庆区文化街街道办事处幸福社区党支部书记吕静介绍,在社区这样的老人很多,久而久之老人的情绪发生了变化。“孤独、寂寞、害怕是这类老人主要的情绪表现。”吕静说,老人无子女、孙儿的陪伴或是丧偶后情绪无法宣泄,就会产生很强的失落感,进而感到孤独和寂寞。患病老人主要的表现是害怕,他们或害怕自己生病难以康复;或害怕病情会拖累老伴和子女;有的则害怕因病致贫。
外界心理干预可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
既然生理衰退不可抗,老年人还要面对诸多心理情绪的变化。那么,到底该如何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王淑莲给出了答案:除自身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情绪管理与他人的接纳外,更多地则需要外界的心理干预。
“生活在城市和农村的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需要精神慰藉。比如子女的嘘寒问暖、角色的转化适应等等。”王淑莲认为,一些机关单位的干部退休后难免会有失落感,感觉自身的社会价值感会随之下降。如果此时子女试图改变老人,只会增加老人的心理压力,使关系变得紧张,往往适得其反。所以,让愉悦内心的情感因素宣泄出来对老年人而言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尝试着组织老人聊天,设计特别的聊天内容,通过灵活的场景,用道具穿插在游戏活动中,让老人在触觉和感官的作用下,借助道具互动交流,最后吐露他们的心声,并且提倡与一同参与辅导的老人说出体验和感受,分享内心的正能量。”王淑莲认为,团体心理辅导沟通和交流模式比较适合老年人。为便于理解,王淑莲拿起一个核桃举例说,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可以让老人观察一个放在桌上的核桃,然后闭上眼睛,让其准确摸到,并说出特征。
目前,针对老人的团体心理辅导在宁夏仍处于推广阶段,王淑莲希望能尽快找到一个适合的社区进行试点,将心理辅导方式传授给社区工作人员,缓解老人的心理问题。
(编辑 杨文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