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在盐城

2013-11-15 16:50 来源:本站

1941年1月初,在新四军重建军部的盐城仓头庄,人们经常见到一位年纪40开外,身穿灰色旧军装的新四军战士,往返在村头,出入于农家。他就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华中总指挥部政委刘少奇。

1940年11月23日,新四军、八路军华中总指挥部从海安迁到盐城文庙,刘少奇率干部千余人随之来到盐城苍头。

这是一个有60来户、200余人口的村庄,正值天寒地冻、群众饥寒交迫,加之兵患灾连,青壮年大多外出逃荒避难,在家的多数是老弱病残。刘少奇一进庄就深入到大家小户,访老问苦,为老弱病残者排忧解难。

庄西有一个贫困户叫李锦才,年过花甲,早年丧偶,独生女远嫁外地,无依无靠,孤身一人。刘少奇听他介绍有烹饪手艺,就把他安排到食堂当炊事员,使老人生活有了着落。庄东北角一孤寡残疾老妇李徐氏,年近七旬,晴天靠乞讨度日,阴雨天行走不便,只能留在家里挨饿。刘少奇到她家走访后,每天派炊事员给她送饭菜,还帮她修好了破房子。她深受感动,天天烧香祈祷:“保佑新四军打胜仗,保佑恩人长命百岁。”

一天下午,刘少奇和警卫员冒着雨加雪,到李锦喜家串门,发现床上3个人挤在簸箕大的两块破棉絮里,因无衣掩体,起不了床。李锦喜虽才50多岁,因常年患病,生活极端困难。刘少奇回来后,立即叫警卫班的战士送去自己穿的两套军装和100斤粮食,并派军医天天上门为他治疗疾病。春耕开始后,刘少奇又自己掏钱,为他购买了稻种和农具,帮他解决了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

仓头人民最难忘的是1941年1月中旬的一天,那是皖南事变时刘少奇连续第6个不眠之夜。全庄灯火早灭,惟有刘少奇消瘦的身影仍在办公室的灯光下闪动。他正在和乡、村干部筹划庄上已断炊的30多户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刘少奇逐一了解各断炊老人情况,建议由农会负责,组织老人加工军粮。为了照顾老人的利益,降低上缴粮的成品率,高粱由原来上缴80%下降到60%,玉米由原来上缴90%下降到70%。断炊户听到此消息,振臂高呼:“我们有活路了!我们有救星了!”

两天后,全庄办起了30处老年家庭粮食加工厂。不但解决了当年的春荒,不少老人家还养了猪、积了肥、种了田,春秋连续丰收,生活逐步好转。

刘少奇在仓头庄工作生活不足8个月,但他尊老爱老的精神,一直留在人民的心中。

我要捐款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