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理财谨防三大陷阱

2015-05-15 09:47 来源:本站

    近日,陕西省消协、陕西老年大学、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等单位联合举办“关爱老年人金融消费知识讲座”。讲座从真假币识别、防范金融诈骗、如何维权等,提醒老年人在金融消费时莫忘安全。

  使用ATM机要小心

  案例:陈阿姨在银行ATM机上取款,将卡插入ATM取款机后,ATM机未出现提示语,卡也没能取出。她正一筹莫展时,发现ATM机左下角有一张标语:“如果卡被吞,请打以下电话”。着急的陈女士不仅拨打了电话,还将自己的卡号、姓名和密码都告诉了对方。最后,陈女士发现自己账户上5000元资金不翼而飞。

  提醒:用自助银行服务终端时要防止他人偷窥密码,如遇吞卡、未吐钞等情况,应拨打发卡银行的统一客服热线电话,及时与发卡银行取得联系。

  电话诈骗新花样多

  案例:去年,市民张阿姨急匆匆来到银行营业厅办理电汇业务,要求现场办理6万元汇款,并说这笔钱务必在12点之前汇出。这引起了工作人员的警觉,向张阿姨询问情况,原来,早上张阿姨接到市公安局打来的电话,说自己有一份包裹中含有毒品,当天必须向一个指定银行账号汇款,否则就要被拘捕坐牢。听了张阿姨的叙述后,银行意识到这是诈骗分子常用的手段,并告诉张阿姨切勿听信。

  提醒:电话诈骗的手段不断翻新花样,如遇到类似电话,首先应核实自己是否有包裹寄出,并到附近的公安机关与银行咨询,不要轻易将自己银行账号泄露给他人,以免造成财产损失。

  网络社交陷阱多

  案例:王爷爷的孙子在国外留学,一天孙子在QQ上联系王爷爷,提到国外信用卡的便利,接着就问爷爷要信用卡的卡片信息,还让爷爷发信用卡正反面的照片给他,要比较一下国内外信用卡的差别。爷爷觉得很奇怪,就拨通了孙子的电话,结果孙子说QQ被盗了。原来,索要信用卡正反面照片,是想要获取信用卡的卡号、有效期和卡片背面末三位数字。因为这3项信息也可以进行网络支付。

  提醒:不法分子运用社交网络的熟人关系,让持卡人放松了警惕,不要轻易在任何社交网络中,发送信用卡的卡号、密码、卡片背面末三位数字等相关信息,以免不法分子窃取用户银行卡信息。同时,可以开通账务短信提醒服务,及时了解账户信息。一旦发现有异常,立即致电银行客服人员了解情况,并及时冻结信用卡。

我要捐款
公众号
返回顶部